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服务 > 服务 >> 正文

空乘日志:纳尼?飞久见!



2016-08-15   作者:刘洋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机上活动,刘洋给女旅客送玫瑰——凌兴东摄.jpg 

机上活动,刘洋给女旅客送玫瑰。凌兴东摄

  飞的年头多了,自然遇到特殊情况的几率就大一些,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积累经验吧。但有时,你的经验再丰富,也会遇到些让你措手不及的,因为发生的事件的原因,环境,人员都不同,就拿我们的“机上急救”来说吧。

  “急救”光听到这个词,我都能激动起来,多么的英勇无畏,救人于危难,我们的手册中有专门的章节来指导机上的医疗急救,可见这是作为一名合格乘务员的必备本领,然而,我们提供的是最基本的救护,正是因为这样,有很多情况,我们真的是无能为力的,比如说“你要减肥”(铺垫了这么多,至于把主题引出来了,差点没拐跑题了)。

  事情是这样的:

  记得,当年我还是在后舱服务,国际班,两段,当天往返,不早不晚,幸福感爆棚,一路上和后舱的小美女,配合默契,正所谓“你发餐来,我加水”(总之,画面又美又和谐),一切工作都顺利完成,我们的工作已经到了最后送客环节,我正微笑着在客舱后部目送着旅客的背影,这时“叮咚”呼唤铃响了,根据“飞久见”此时的呼唤铃应该是:1,自己的行李被人拿错了。2,行李架打不开了。3,脑袋磕呼唤铃按键上了。4,熊孩子。然而这次不一样,当我向呼唤铃方向望去时,看到一位戴眼镜戴的男士,正用影视剧中的主角要远行,向前来送行的乡亲们挥手一样的挥动着右臂高喊“乘务员,这里有人晕倒了”“!”(我的)“!”(另一个乘务员的),站在过道上的旅客听到这句话很自然的为我让出了一条通道,随手拿起就在身边的氧气瓶(感谢航前准备会乘务长的提问),挤到事发区域,果然有一名女子躺在座椅上,面色苍白,一套标准的急救程序下来,好像还挺管用的(由于生命体征平稳,所以没做CPR),旅客逐渐好转,尤其是给她喝了一杯糖水后。出于对她负责的考虑,我们询问了意识清醒的她是否需要救护车的急救,她意识坚决的拒绝了,并说她知道是什么原因,“是因为我没好好吃饭”,她淡淡的说,原来这位女子(因为化妆看不出多大年龄)为了减肥,两天了只吃了两个苹果,所以说,她在我们的飞机上饿昏了,真正的昏了!(真想写一万个“!”)真不是到她是怎么面对我们为她发放的餐食的,真不知道是多大的毅力,才能做到,也许她是在测试自己的极限,而极限在我们的急救中得到了终止,真想奉劝她把这份毅力用在任何有益的方向上,也许都会有很大的成就,另外,“减肥”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为了健康,而不是用损害健康来“减肥”。

  现在的情况,吃的好,睡得少,压力大,运动少,造成了机上急救事件的增多,我们在时刻准备着,但更希望您健康,让我们永远用不上“急救”这个章节。

责编:xwxw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m.xlc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