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飞机餐那么难吃?
烹调技术有限、预算紧张都是飞机餐不可口的原因。让人惊奇的是,我们的部分味蕾会在高空中“罢工”,这也会让我们觉得飞机餐口感差了很多。

来源:网络
我们每个人应该都有吐槽飞机餐的经历,但你有认真思考过,为什么航空公司就是不肯提供符合餐厅标准的美食呢?
美国在线问答网站Quora上有人提问:“为什么飞机餐那么难吃?”一位叫Jay Wacker的网友本着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分析了飞机餐难吃的技术原因。以下是他的回答。
(飞机餐难吃)的真正原因是机上烹调技术严重受限,飞机不是厨房。想想在婚礼上同时为450人提供食物的情形吧,那些食物通常都不会好吃。
为了在飞机起飞后给乘客提供热乎乎的食物,航空公司需要准备在很长的飞行时间内能够直接用包装盒加热的食物。食物都是预先烹调过的(他们没法在飞机上当场烹调)。食物最短的保存时间通常为60至90分钟。所以除了炖煮的菜色,你基本可以跟烹调精细的蛋白质类食物说再见了。蔬菜也很难做好,许多淀粉会开始分解。
尽管如此,你会注意到最好的飞机餐通常是那些在飞机起飞后立即端上来的(所以航空公司有时会在下午4点上晚餐),因为那是准备优质航空餐的最简单的方法。
至于那些起飞后很久才提供餐饮服务的跨洋航班,乘务员需要从头开始加热食物。飞机上的炉子很糟糕,满满当当地塞着航空餐盒子(有少数机场厨房需要提供450人份的食物)。加热通常不稳定,因为航空公司的燃料预算挺紧的。所以乘务员竭力避免食物夹生或焦掉,他们需要非常非常小心。
还有飞机上形形色色的乘客的不同饮食限制的问题:素食者、严格的素食者、鱼素者、对某些食物过敏的人、不喜欢吃辣的人、乳糖不耐症患者、孕妇、免疫系统不佳的人……最终,航空公司能做出的最大妥协就是尽可能让更多的人满意。还有,如果航空餐导致任何人的身体不适,问题将会很严重(想想在太平洋上空有人不断地上洗手间的画面也是醉了)。所以说,安全第一,味道第二。
三明治和墨西哥卷很适合短程航班,但除非它们本身非常干,在远程航班上它们会受潮变软。航空餐的供应链很复杂,需要适应不同的温度。比方说,生菜就对温度很敏感。乘务员需要时刻做到完美,而在如此复杂的环境里为几百号人提供完美的服务是很困难的。

图片来源:网络
除此以外,食材的紧张预算也是一个原因。航空公司力求提供最低的机票价格,有时候人们会因为5美元的价格差选择另外一家航空公司。如果航空公司能够降低这5美元成本,它一定会这么做的,特别是经济舱。
对我来说,最好的飞机餐都是亚洲的航空公司的,因为它们经常提供咖喱饭或炖菜饭。这些菜通常都很便宜,也便于保存,但对很多西方乘客来说可能不太能接受,所以欧美的航班上不太会提供这类的食物。

韩亚航空的经济舱乘客可选择韩式或西式套餐。韩式套餐中包括韩国料理的经典菜肴生菜包饭,贴心地为乘客提供了图文并茂的食用说明。
至于那些美国航班上售卖的食物,千万别买,不出意外的话它们总是槽糕透顶。它们基本上就是便利店买的那种食物,准备得不精心,储存条件也不佳。
如果航空公司铁了心要提升飞机餐品质,它们大概需要重新设计整个流程。但对大多数乘客(包括我在内)来说,价格第一、价值第二、奢侈享受第三。
为了提供正常人认为可口的食物,每个乘客大概要多支付100美元。这不是食材的原因,而是因为需要重新设计所有飞机的机舱和炉子,这总共大概需要1000万美元。航空公司还需要取得美国航空局的许可,这大概就要花5到10年的时间。
也许在我们批评航空公司无法用心做好航空餐之前,我们也应该从自己身上找找问题。一名自称为神经学家的网友Colin Gerber指出,人类的味蕾在高空中无法正常运作,这会导致相同的食物在飞机上吃起来口感差很多。
在海拔低的地区,人类嘴中的1万多个味蕾能够正常工作。但在登上现代飞机后,味蕾就会部分失效。在飞机起飞之前,机舱内的干燥空气会让鼻腔发干。当飞机爬升时,气压的改变会让大概1/3的味蕾麻木。当飞机在3.5万英尺(约10668米)的高空中飞行时,机舱内有意保持很低的潮湿度以防止机身腐蚀,这时乘客会感到口腔干燥或口渴。这解释了为什么航空公司喜欢提供多盐多辣的食物,因为如果不这么做食物的味道就太平淡了。
“冰淇淋是唯一一样在飞机上我觉得好吃的食物。”纽约大学营养学、食物研究和公共健康学教授Marion Nestle说,“航空公司提供飞机餐是个复杂苦难的过程。食物的包装、冷冻、烘干和储存无论在任何高度都会给保持食物风味增加难度,更不要说3万英尺的高空了。”
解释了那么多,我们是不是应该减少抱怨,为这味同嚼蜡但来之不易的飞机餐心存感激了?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