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运营 > 保障 >> 正文

广州72小时免签游客人数将达50万



2013-08-13   作者:李春江  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自今年8月1日起,在广州白云机场口岸对45个国家持有第三国签证和机票的外国旅客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广州市旅游局副局长李志新预测,今年有50万人次可以享受72小时免签政策,符合72小时免签政策的游客将大于北京和上海。

  杨勇介绍,参照北京、上海的经验,结合广州市实际,制订了《广州市落实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工作方案》。《方案》确定两个工作目标,一是整合全市旅游资源,为“过境游客”提供优质旅游产品及服务;二是加大对外宣传推广力度,进一步扩大“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的影响力。

  《方案》确定四项工作任务,一是与“省推进白云机场实施过境免签政策联合工作组”密切保持联系,协调各相关单位做好“72小时过境免签”实施工作;二是整合全市旅游资源,指导旅游企业为过境游客提供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和相关服务;三是协助旅游企业将旅游产品服务落地到白云机场,完善中转旅客旅游接待服务配套;四是面对主要入境游市场做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宣传推广工作。

  杨勇介绍,上海有5480人利用72小时过境免签的政策来进行旅游。根据南航提供的资料,2012年全年有34万人次符合72小时免签政策,根据预测,今年将达到50万人次,根据白云机场提供的来回中转量来说,2014年有100万人次可以享受72小时免签政策。“今天市长又批了一些宣传经费,经过加大宣传、加大促销力度,广州白云机场的中转量,符合72小时免签政策的人数,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大于北京和上海的。”

  昨日,广州国旅入境游总部的叶经理对记者表示,8月1日广州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以来,入境游客增加量还不是很明显。“每天在广州白云机场过境的转机境外旅客虽然很多,但真正会走出机场来到广州城区旅游的人数却很少,每天只有5-10个。”

  今年年初,北京、上海成为我国头两个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的城市。政策实施半年多以来,北京的入境游人数骤降了14.3%,而上海的入境游受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刺激,增量明显。

  焦点问答

  问:符合哪些条件可在白云国际机场72小时免签过境?

  答:(1)属于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范围的45个国家公民(旅客出发和到达目的地不限于这45个国家);

  (2)持有本人有效国际旅行证件,第三国(地区)签证和72小时内已确定日期及座位的从白云国际机场出境前往第三国(地区)联程机票;

  (3)免签期间活动范围限于广东省行政区域内。

  问:时限是从入境时间开始计算吗?

  答:不是,72小时的时限是从旅客入境次日零时起开始计算。例如旅客2013年8月1日08:00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入境,入境免签时限是从2013年8月2日00:00开始计算,2013年8月4日23:59前出境即可。

  问:外国人如何申请过境免签?

  答:应当向载运其抵达广州的航空公司提出办理过境免签手续需求,由航空公司向白云国际机场边检机关申报,边检机关按照政策规定对申请人条件审核准许后,办理临时入境手续。此外,对入境前未提出72小时过境免签申请的外国人,也可在到达白云国际机场后未办理边检手续前向边检机关提出申请。

  问:如果计划入境再购买72小时内离境前往第三国的机票,是否可申请72小时过境免签?

  答:根据政策规定,在入境前必须已买好出境时的机票,否则不能享受此项便利政策。

  问:从某一国家(地区)来广州,已订妥确定日期和座位的72小时内返回起来自国(地区)的机票,是否可以适用此政策?

  答:根据政策规定,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是针对在白云国际机场过境前往第三国(地区)的规定国家外国人,因此,对于前往国即是来自国的外国人,不能享受此项便利政策。

  问:在白云机场办理72小时过境免签手续入境后,可否前往中国其他城市?

  答:可以前往广东省内城市,但不能离开广东省。

  问:可否在白云国际机场入境后再于72小时内乘火车从广州东站出境?

  答:目前此项政策仅在白云国际机场实施,即享受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旅客仅限于从白云国际机场出入境。

  问:如果办理72小时过境免签手续入境后因特殊原因无法在72小时内及时离境,该怎么办?

  答:应当到广东省地级市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相应的签证,也可以登录http://www.gdcrj.com咨询。

  问:如果对出入境边防检查手续还有疑问,该如何咨询?

  答:可以拨打白云出入境边防检查站24小时咨询电话0086-20-36066950,或者广州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24小时咨询电话0086-20-32090088。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m.xlc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